《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第233-242頁)
原文:
十四、堅定維護國家安全
——關于新時代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
1.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
(186)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
我們黨誕生于民族危亡之時,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有著刻骨銘心的認識,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緊緊抓在手上。進入新時代,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國家安全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187)在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的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國家安全全局,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總體國家安全觀把我們黨對國家安全的認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為破解我國國家安全面臨的難題、推進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總體國家安全觀關鍵在“總體”,強調的是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系統思維和方法,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等諸多領域,而且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拓展。必須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
2.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188)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具有許多重要特征,概而言之,就是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工作領導體制,實現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相統一;堅持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邊疆、邊境、周邊安定有序;堅持安全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堅持總體戰,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促進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協調。
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是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則,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的根本保證。要堅持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國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實施更為有力的統領和協調。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的國家安全工作責任制,強化維護國家安全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189)當前,我國國家治理面臨許多新任務,對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強化法治思維,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確保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相適應。
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重點領域安全保障體系和重要專項協調指揮體系。完善國家安全力量布局,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
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和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嚴密防范系統性安全風險。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統籌發展和安全能力,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190)維護國家安全是全方位的工作,必須科學統籌、協調推進。要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既注重總體謀劃,又要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各項工作。要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立足國際秩序大變局來把握,立足我國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大背景來謀劃,立足防范風險的大前提來運籌,把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3.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191)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政治安全涉及國家主權、政權、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穩固,是一個國家最根本的需求,是一切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條件。如果政治安全得不到保障,國家必然會陷入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局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無從談起。
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根本點,絕對不能有絲毫動搖。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的根本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都是錯誤的、有害的,都是違反憲法的,都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是有機統一的。政治安全是維護人民安全和國家利益的根本保證;人民安全居于中心地位,國家安全歸根到底是保障人民利益;國家利益至上是實現政治安全和人民安全的要求和原則。要把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三者統一起來,確保實現黨的長期執政、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
(192)新形勢下,我國面臨復雜多變的發展和安全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也有可能演變為政治風險。特別是各種敵對勢力一直企圖在我國制造“顏色革命”,妄圖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要提高防范政治風險能力,對容易誘發政治問題特別是重大突發事件的敏感因素、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消除各種政治隱患。及時阻斷不同領域風險的轉化通道,避免相互交叉感染,防止非政治性風險蔓延為政治風險。嚴密防范和堅決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
4.維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
(193)維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是主陣地、主戰場。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要聚焦重點,抓綱帶目,統籌推進各重點領域國家安全工作。
維護國土安全。國土安全是立國之基。要提升維護國土安全能力,加強邊防、海防、空防建設,堅決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有效遏制侵害我國國土安全的各種圖謀和行為,筑牢國土安全的銅墻鐵壁。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深入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三股勢力”,堅決防范“藏獨”、“東突”,堅決粉碎任何“臺獨”分裂圖謀,全力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維護經濟安全。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要保證基本經濟制度安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障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強金融、地方債務風險防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資源能源持續、可靠和有效供給。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快發展自主可控的戰略高新技術和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保障重大技術和工程的安全。
維護社會安全。社會安全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最密切,是人民群眾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會安定的風向標。要積極預防、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妥善處置影響國家安全的突發事件。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嚴懲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維護網絡安全。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要深化網絡綜合治理,形成從技術到內容、從日常安全到打擊犯罪的網絡治理合力。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防護,不斷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加強網絡安全預警監測,切實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切實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
維護生物安全。生物安全關乎人民生命健康,關乎國家長治久安,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影響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要完善國家生物安全治理體系,加強戰略性、前瞻性研究謀劃,完善國家生物安全戰略。提高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牢牢掌握國家生物安全主動權。加快推進生物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推進生物安全領域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國家生物安全戰略科技力量。
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我國是一個有著十四億多人口的大國,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始終是須臾不可放松的大事。要健全國家重大疫情監控網絡,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水平。加大前沿技術攻關和尖端人才培養力度,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儲備能力。
維護外部安全。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國際秩序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要推進國際共同安全,高舉合作、創新、法治、共贏的旗幟,推動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加強國際安全合作,引導國際社會共同維護國際安全。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機制。切實維護我國海外利益安全,保護海外中國公民、組織和機構的安全和正當權益,努力形成強有力的海外利益安全保障體系。
5.統籌發展和安全
(194)發展和安全是兩件大事。發展具有基礎性、根本性,是解決安全問題的總鑰匙。發展就是最大的安全。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和保障,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
發展和安全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同步推進。要把國家安全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既善于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善于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以發展促安全、以安全保發展,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19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長期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創造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我國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牢牢把握發展和安全的關系,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證。
新形勢下,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通過發展提升國家安全實力,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思路、體制、手段創新,增強在對外開放環境中動態維護國家安全的本領,營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綱要》納入主題教育學習計劃,組織黨員、干部原原本本學、逐字逐句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運用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去,變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朗讀者:耿菲菲,淮南廣播電視臺播音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