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黨的自我革命(28)
原文:
增強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二〇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
※這是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今天,我們進行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內容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這個重大命題,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我們以這個題目進行集體學習,目的是深化對黨的政治建設的認識,增強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黨的十九大提出黨的政治建設這個重大命題,是有很深的考慮的。任何政黨都有政治屬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標、政治追求。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純潔政治品質、嚴明政治紀律。如果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上的先進性喪失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無從談起。這就是我們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的道理所在。
我們黨有八千九百多萬名黨員和四百五十多萬個基層黨組織,保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屬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指望泛泛抓一抓或者集中火力打幾個戰役就能徹底解決問題。黨的政治建設是一個永恒課題,來不得半點松懈。我們黨歷來注重從政治上建設黨。從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同志提出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到一九四五年黨的七大提出“首先著重在思想上、政治上進行建設,同時也在組織上進行建設”;從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到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強調“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都表明注重從政治上建設黨是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從嚴治黨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黨內存在的很多問題都同政治問題相關聯,都是因為黨的政治建設沒有抓緊、沒有抓實。“治其本,朝令而夕從;救其末,百世不改也。”不從政治上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就會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反復強調,“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從政治上看”,“政治問題要從政治上來解決”。我們把黨的政治建設擺上突出位置,在堅定政治信仰、增強“四個意識”、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和規范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正風肅紀、反腐懲惡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不抓黨的政治建設或背離黨的政治建設指引的方向,黨的其他建設就難以取得預期成效。
必須清醒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政治建設取得了很多成績,但黨內存在的政治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些同志忽視政治、淡化政治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有的“四個意識”不強,有的將黨的領導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有的對錯誤言行缺乏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和斗爭精神,有的依然我行我素、無視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有的仍然奉行潛規則、把商品交換原則運用到黨內,等等。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任重道遠,必須常抓不懈。
關于黨的政治建設,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具體部署,我在不同場合也都提過要求,要全面抓好落實。這里,我再強調幾點。
第一,把準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紅軍過草地的時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問今天有沒有米煮飯,卻先問向南走還是向北走。這說明在紅軍隊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員,也懂得方向問題比吃什么更重要。如果在方向問題上出現偏離,就會犯顛覆性錯誤。對此,我們必須有十分清醒的認識。
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就是要發揮政治指南針作用,引導全黨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廓清思想迷霧,澄清模糊認識,排除各種干擾,把全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來;就是要推動全黨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貫徹到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去,經常對表對標,及時校準偏差,堅決糾正偏離和違背黨的政治方向的行為,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發展;就是要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守正確政治方向的堅強戰斗堡壘,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堅定不移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對在政治方向上有問題的人,必須嚴肅批評教育,問題嚴重的要依照黨紀進行處理。
第二,堅持黨的政治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沒有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歷史和人民把我們黨推到了這樣的位置,我們就要以堅強有力的政治領導承擔起應該承擔的政治責任。
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艱苦努力,全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意識是明顯增強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到具體工作中,有的地方和單位就落虛落空了。要建立健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最重要的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要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要引導全黨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黨中央一錘定音、定于一尊的權威。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身體力行,在履職盡責過程中自覺在大局下行動,為全黨做好表率。
第三,夯實政治根基。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是我們黨最可靠的力量源泉。當年,“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為我們黨依靠人民贏得革命勝利凝聚了強大力量。今天,我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就是為了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著力點。要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堅決反對“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群眾對我們擁護不擁護、支持不支持、滿意不滿意,不僅要看我們是怎么說的,更要看我們是怎么做的。實干方能興邦、實干方能強國、實干方能富民。一切不思進取、庸政怠政、明哲保身、得過且過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同人民群眾期盼、同新時代新要求格格不入的。要教育和激勵廣大黨員、干部銳意進取、奮發有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上,用在破難題、克難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對敢抓敢管、真抓實干、勇于擔當的干部組織上要為他們加油鼓勁、撐腰壯膽,對尸位素餐、光說不練、熱衷于對實干者評頭論足甚至誣告陷害的人要嚴肅批評、嚴格問責,在全黨形成以擔當作為為榮、以消極無為為恥的濃厚氛圍。
第四,涵養政治生態。政治生態好,黨內就會正氣充盈;政治生態不好,黨內就會邪氣橫生。黨的十八大之前一個時期,一些地方和單位政治生態嚴重惡化,渙散了人心、帶壞了社會風氣,極大損害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政治生態有了明顯好轉,這一點大家都能親身感受到。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黨內政治生活隨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的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這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基礎性、經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養正氣、固根本,鍥而不舍、久久為功。選人用人是風向標,直接影響著政治生態走向。要把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作為重要著力點,突出政治標準。要貫徹落實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讓黨員、干部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經常接受政治體檢,打掃政治灰塵,凈化政治靈魂,增強政治免疫力。黨內政治文化“日用而不覺”,潛移默化影響著黨內政治生態。要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讓黨所倡導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優良傳統深入黨員、干部思想和心靈。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和踐行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以良好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第五,防范政治風險。“于安思危,于治憂亂。”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多次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就是要告誡全黨時刻牢記“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新形勢下,我國面臨復雜多變的發展和安全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也有可能演變為政治風險。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增強風險意識,提高防范政治風險能力。
要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對容易誘發政治問題特別是重大突發事件的敏感因素、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及時消除各種政治隱患。要高度重視并及時阻斷不同領域風險的轉化通道,避免各領域風險產生交叉感染,防止非公共性風險擴大為公共性風險、非政治性風險蔓延為政治風險。要增強斗爭精神,敢于亮劍、敢于斗爭,堅決防止和克服嗅不出敵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的政治麻痹癥。
第六,永葆政治本色。最近查處的腐敗案件,有相當一部分發生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甚至延續到黨的十九大之后。盡管黨中央三令五申,一些干部仍然不收手、不收斂,心存僥幸、頂風作案。這表明,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和執著,堅決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使我們黨永不變質、永不變色。
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堅決防范各種利益集團“圍獵”和綁架領導干部。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做廉潔自律、廉潔用權、廉潔齊家的模范。要織密監督的“天網”,扎緊制度的籬笆,發揮巡視利劍作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就在身邊、就在眼前。
第七,提高政治能力。黨的政治建設落實到干部隊伍建設上,就要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善于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從政治上分析問題才能看清本質,只有從政治上解決問題才能抓住根本。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煉就一雙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
新時代黨的建設和黨的組織路線*
(二〇一八年七月三日)
※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
我在黨的十九大上強調,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還遠未到大功告成的時候。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是長期的、尖銳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一些老問題反彈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實踐中還在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在黨員、干部隊伍中,有的不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當兩面派、做兩面人;有的理想信念“總開關”常年失修,對共產主義心存懷疑,不信馬列信鬼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面蛻變;有的干事創業精氣神不夠,不擔當、不作為,奉行“既不落后頭,也不出風頭”,怕決策失誤,不敢拍板定事,干工作推諉拖延;有的熱衷于搞“小圈子”、“拜碼頭”、“搭天線”;有的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不堅決、不徹底,耍花樣,搞變通;有的不顧黨中央三令五申,依然不收斂、不收手,以權謀私、腐敗墮落;有的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不強,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沒有解決;有的地方人才隊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創新創造活力不強,有的引才不切實際,貪大、貪高、貪洋;有的地方和單位管黨治黨意識不強,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不到位,甚至不愿不屑抓黨建,等等。這些問題,嚴重破壞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嚴重影響黨和人民事業發展。
特別是要看到,在新時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涵蓋領域的廣泛性、觸及利益格局調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問題的尖銳性、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艱巨性、進行偉大斗爭形勢的復雜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把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我們黨一路走來,始終堅持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黨的一大黨綱就規定了黨的組織建設的原則。黨的六大明確提出“組織路線”的概念。一九二九年召開的古田會議要求“努力去改造黨的組織,務使黨的組織確實能擔負黨的政治任務”。在一九三八年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備”的干部標準和“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著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需要,強調各行各業干部要又紅又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中國的穩定,四個現代化的實現,要有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并提出了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組織路線對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在,需要明確提出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這就是: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是理論的也是實踐的,要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中切實貫徹落實。

各級黨組織要組織黨員、干部原原本本學,多思多想、學深悟透,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
本期朗讀者:錢江月(池州市傳媒中心新聞綜合廣播頻率副總監、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