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關于基層治理論述摘編(14)
原文:
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發揚優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
就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作出的指示(2013年10月),《人民日報》2013年10月12日
重視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確保農村社會穩定有序。提高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水平,要從完善政策、健全體系、落實責任、創新機制等方面入手,及時反映和協調農民各方面利益訴求,處理好政府和群眾利益關系,從源頭上預防減少社會矛盾,做好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做到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防止碰頭疊加、蔓延升級。要學習和推廣“楓橋經驗”,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要嚴厲打擊擾亂農村生產生活秩序、危害農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涉農犯罪,堅決打掉農村涉黑涉惡團伙,堅決打擊暴力恐怖犯罪,有效防范應對外部勢力的干擾滲透,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 年12 月23日),習近平 《論“三農”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 年版,第102頁
維護國家安全,必須做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工作,做好預防化解社會矛盾工作,從制度、機制、政策、工作上積極推動社會矛盾預防化解工作。要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產生。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大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力度,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完善和落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體制機制,完善和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預防和減少利益沖突。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更好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對各類社會矛盾,要引導群眾通過法律程序、運用法律手段解決,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
《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2014年4月25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 2018 年版,第203-204頁
縣一級處于社會矛盾的前沿,縣委書記處在維穩第一線,一定要履行好責任。前些年,甕安、孟連、隴南等事件說明,突出矛盾和突發事件背后都存在復雜的利益沖突,都存在干部作風問題,也都存在工作上處置不當的問題。對突出矛盾要有責任意識,主動去解決而不是回避推卸,努力做到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對突發事件要臨危不懼、沉著冷靜、敢于負責,關鍵時刻要親臨現場、靠前指揮、果斷處置。
《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40頁
當前群眾通過信訪渠道反映出來的信訪突出問題,既有新動向,也有老難題,但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強化責任擔當,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調解、疏導等辦法,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
各地各部門要加強風險研判,加強源頭治理,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問題,避免一般性問題演變成信訪突出問題。
就信訪工作作出的指示(2016 年1月27日),《人民日報》2016年4月22日
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要堅持把信訪工作作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要切實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注重源頭預防,夯實基層基礎,加強法治建設,健全化解機制,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系統性、針對性,真正把解決信訪問題的過程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的過程。各級黨委要加強對信訪工作的領導,關心、支持、愛護信訪干部,建設一支對黨忠誠可靠、恪守為民之責、善做群眾工作的高素質信訪工作隊伍,不斷開創信訪工作新局面。
關于信訪工作的指示(2017 年7月17日)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 “楓橋經驗”五十五周年。群防群治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是楓橋創造的基層治理經驗,要結合新的形勢推廣 “楓橋經驗”,并不斷總結新鮮經驗,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要研究法治宣傳教育新機制新方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讓法治成為全民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要加快建設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統籌研究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調解、仲裁等工作改革方案,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律服務更加便捷。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2018年8月24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年版,第234-235頁
“楓橋經驗”發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成果和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實現自律和他律、剛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統一,要總結推廣這一成果。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教育、道德教化,改進見義勇為英雄模范評選表彰工作,讓全社會充滿正氣、正義。要堅持依法辦事,越是疑難復雜問題,越是重大緊急情況,越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分析解決,為全社會立 “明規則”、破“潛規則”,讓遵法守紀者揚眉吐氣,讓違法失德者寸步難行。要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調動城鄉群眾、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主自治的積極性,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要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最大限度消解社會戾氣,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親善友愛的社會心態。要快推進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把數據資源整合共享作為基礎工程來抓,不斷增強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2019年1月15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42頁
本期朗讀者:趙亮(金寨縣融媒體中心全媒體采編部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