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關于基層治理論述摘編(8)
原文:
四、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
我們要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因為有些事情是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可以讓群眾依法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同時也要加強對各類社會組織的規范和引導,特別是要注意防范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社會組織的旗號干非法勾當。
《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2013年2月28日),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16頁
要建立和完善以黨的基層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各種經濟社會服務組織為補充的農村組織體系,使各類組織各有其位、各司其職。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論“三農”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103-104頁
一個好的社會,既要充滿活力,又要和諧有序。社會建設要以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在體制機制、制度政策上系統謀劃,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堅持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項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統一。
在浙江調研時的講話(2015年5月25日-27日),《人民日報》2015年5月28日
公眾參與對維護公共安全、應對和預防安全風險非常關鍵。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拓展人民群眾參與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徑。要把公共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體系,推動安全教育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加強安全公益宣傳,健全公共安全社會心理干預體系,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和公眾情緒,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維護公共安全。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5月29日)
群團基層組織處在群眾工作第一線。長期以來,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自上而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組織體系。目前,工會有基層組織近二百八十萬個、職工幫扶中心和站點二十多萬個,共青團有基層組織三百八十多萬個,婦聯有基層組織將近一百萬個、城鄉“婦女之家”七十多萬個,這是黨在基層開展群眾工作的強大組織網絡,世界上任何政黨都比不了。
《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2015年7月6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66-367頁
聯系和引導相關社會組織,是群團組織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的一項重要任務。這些年來,各類社會組織發展迅速,在群眾中影響不小。要接長手臂、形成鏈條,使群團組織成為黨聯系社會組織的一個重要渠道。從各地實踐探索看,這項工作可以有多種方式。一是自己建,在一些關鍵領域、重要群體中培育群團組織直接領導的社會組織。二是聯合建,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基層組織可以合作建立社會組織。三是引導好,把社會組織吸引在群團組織之下,不求所屬,但求所用。四是“打楔子”,在具備條件的社會組織中建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基層組織。要通過多種方式,使大大小小的社會組織成為群團組織的二傳手、三傳手、四傳手,像毛細血管一樣延伸到社會各領域。這項工作要謀定而后動,不能一窩蜂,有條件的地方和群團組織可以開展試點。
《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2015年7月6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69-370頁
群團組織要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挖掘服務資源,開展各種為民造福活動。要堅持從群眾需要出發開展工作,做到精準服務、供需對路。要建好用好基層服務站點,讓群眾愿意來,能經常來。要把群眾意愿和呼聲、困難和問題了解掌握起來,在自己職責范圍內能辦的事就抓緊辦,在自己職責范圍內不能辦或者辦不了的事就向黨委和政府反映。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堅持原則,既不能忽視甚至壓制群眾意見和呼聲,又不能迎合群眾中的不良情緒。
《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7月6日)
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的積極性。城市發展要善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集聚促進城市發展正能量。要堅持協調協同,盡最大可能推動政府、社會、市民同心同向行動,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
《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2015年12月20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22頁
市民是城市建設、城市發展的主體。要尊重市民對城市發展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鼓勵企業和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管理。在共建共享過程中,城市政府應該從“劃槳人”轉變為“掌舵人”,同市場企業、市民一起管理城市事務、承擔社會責任。只有讓全體市民共同參與,從房前屋后實事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市民和政府的關系從“你和我”變成“我們”,從“要我做”變為“一起做”,才能真正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2015年12月20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23頁
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匯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
《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40頁
要完善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行政、部門密切配合、群團組織積極參與、上下左右協同聯動的老齡工作機制,形成老齡工作大格局。要保證城鄉社區老齡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難有人幫。要健全社會參與機制,發揮有關社會組織作用,發展為老志愿服務和慈善事業。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6年5月27日),《人民日報》2016年5月29日
基層社區事務很多很繁雜,單靠政府是干不了、也干不好的,必須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作用,激發全社會活力,群眾的事同群眾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參與。要完善黨建引領基層自治共治格局,引導駐區單位、社會組織、群團組織等各類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要培育扶持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努力構建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7年3月5日)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0頁
本期朗讀者:孫長石(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學副校長)